当前位置: 主页 > 音乐评论 >

黄琦雯《M&M》:发乎想,不止于声

时间:2014-09-01 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 点击:

黄琦雯《M&M》封面。

黄琦雯《M&M》封面。

一天首发30—40首新歌,一年出版400—500张唱片,以我一个做原创音乐节目DJ的获知量,这是华语乐坛目前的速度。可每年终评定“百大单曲”和“二十张最佳专辑”却并非容易,这是DJ之苦,行业之悲。满心的期盼对不起我听力逐渐受损的耳朵。

8月刚发行黄琦雯的《M&M》(音乐电影院)几乎可以列入年度最佳专辑候选,首先是因为唱片的创意和角度,谁会选取上个世纪“老电影”为元素,历时三五年专修一张包含十六首歌的唱片呢?当然在这少人问津的领域,可以作为一个噱头依稀找到佯装“高冷”的存在感,至少翻唱发烧碟市场的竞争远不如网路神曲吐槽式疯传激烈,可黄琦雯却选定了一个最危险的策略,在经典身上动刀,在传统头上采样,敢用新颜换旧貌,显示非凡的勇敢和魄力。

“声音电影”的概念无疑是成功的,中西音乐搭织描绘的故事与场景“乱入”,《四季歌》里东方弹拨乐仿若置身欧洲酒廊的你听到了一声乡音;《阿哥阿妹》像穿着旗袍的女人光着脚在沙发上跳舞,喵星人是她的倾吐对象;《幸福的暗号》从上海滩唱到了台湾,白鬓厮守的老人穿望大海对岸,泪光中闪烁着霓虹;《一眼爱情》中史诗般的你遇到了绵烈的她,面无表情心在私奔;《何日君再来》不见邓丽君,回响的不是回忆,而是隐约听见你迟来的脚步声;还有《雨》制造了一场凭空就来的性幻想。

有想像力的作品才是性感的,创作者的想像形成的同时,一定要给听者也留足继续想像的空间,才是艺术上的合谋。黄琦雯的创作只是诞发于某个角度,如标题的取用,旋律句的发挥,心性上的相通和意境的平移,冥冥之中的联系总在或多或少的响应着,或多则有繁复的音乐表现,或少则是极简主义。

极简对应在《音乐电影院》的歌词中,是简而真炼,落实到编制上,是电音的Loop。

专辑中几乎有一半的作品属于电音,沙发音乐、迷幻电子、硬拍热流;另一半属于中式流行歌,在所有中式流行中,我最喜欢《爱的小夜曲》,浮进的影像感和音乐气质的透露,古典而优美,完全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作品,是大约令人称奇的老电影为编剧,新音乐为导演的声音电影。

演员是黄琦雯多变的嗓音,完全忠实于情绪的反映,某一首歌中某一句的发腔异于其它歌者,有戏剧感的色彩,有忽然处理的灵动,也有肆意为之的破坏欲,像那首我最近常单曲循环的《她》,无论是刘洲的编曲还是她的唱法,在听觉上都是来劲过瘾的。

从《春天里》到这张超容量的《音乐电影院》,我们看到黄琦雯音乐能力的拔升,与老电影这一素材使用的熟稔,已到了信手拈来随心而动的境界,从“苦修”到“乐享”,带来的愉悦感不断翻新,聆听空间也因音乐提供的情绪刺激等级而强烈的加深、拉开。

声音电影的意图就是赋予一条波形文件更多的喻意,作者用心,听者感连,单就艺术性而言,高于大多普通的流行音乐产品,而专辑明确的内容主线,就是爱情中的一颗女人心。

与偏执苟刻的创作态度不同,黄琦雯音乐涉猎并不窄狭,但是她传统的爱情观纯然不拉杂,这或许是寻觅到那些“参照系”的原发初衷。

当然这张专辑也有缺憾,由于若干年没发原创唱片,作者将并不十分符合“声音电影”这一概念行指下的单曲也集合到专辑之中,并非绝对地完整统一。

我有幸参与一首半的歌词创作,倍感辛劳,也可见作者艰难的跋涉之旅,终见淡然来得何等不容易。

Tags:黄琦雯,M&M,发乎,止于,黄琦雯,封面,一天,首发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