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明星评论 >

半辈子:港片已死,好走不送,留作成长的回忆

时间:2014-05-20    来源:本站    点击:

 家里没米又要开饭,如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,尽管和往年一样鸡肋,寡淡无味,但今年玩了个新花样,成功抢到了最大版面:他们一股脑儿把奖项全塞给了《一代宗师》,让它大破纪录,成为一起意外事件。

当成龙为最佳电影开奖,也不耐烦了:“不用费事看了,得奖的是《一代宗师》。 ”大哥演技虽浮夸,但言行磊落,直接戳破金像奖那点小心机。

周星驰有部喜剧叫《唐伯虎点秋香》,戏里唐伯虎和一帮烂友去“赏秋香”,满怀期待的唐伯虎,看完秋香感觉不过了了,结果烂友发表妙评:“美女如鲜花,需要绿叶衬。”结果大喊一声美女,一排丑女同时扭脸,唐伯虎立马大叹:

原本平平的秋香,放到一堆歪瓜裂枣里,顿时美若天仙。

我估计王家卫自己也感到为难,拍了一部《一代宗师》,从任何一个角度看,都是他的一部正常水准作品,但却硬生生搞出了金像奖史上最惨烈的血洗事件。

怎么解释?和秋香一样,你把一个正常青年放到一拨儿2货青年里,他也会立马显得鹤立鸡群、卓尔不凡的。

说了这些只有一件事,即是《一代宗师》的奖项横扫事件,并不值得夸耀,无非是金像奖抢版面的小心机而已。《一代宗师》的唯我独尊,看起来热热闹闹,其实都在指向一个答案:没错,港片已死。

“香港电影”这四个字,在内地影迷的心中,是个微妙的存在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整个九十年代,香港电影走过了巅峰和余晖,内地影迷通过盗版,参与了一整个时代。在无数个二三线城市的录像厅、租碟铺里,历经物质匮乏,精神饥渴时代的人们,终于找到了廉价又饱含传统人情味的娱乐方式。香港电影,和邓丽君们一起,造成了一代中国人的娱乐观。

无数和我一样的小镇青年,在香港电影里找到了直接到近乎粗鲁的快乐。成龙式搏命打斗、周润发的赌神一笑、周星驰的屎尿屁喜剧、李连杰的英姿勃发……是《黄飞鸿》式的“男儿当自强”搞定了初级阶段的民族主义教育;是《古惑仔》深深影响了一代杀马特青年的造型,是《蜜桃成熟时》给应试教育压迫之下的少年们完成了性启蒙。

然而,时代的吊诡之处在于,当小镇青年们长大了,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之后,香港电影却陷入了完全意义上的衰竭。每一年衰败不堪的香港电影,都能以金像奖来搏到版面,其原理就来自于一种错位。

因为香港电影之于遗老遗少,意味着情怀,回忆,是青春啊。

《一代宗师》的浮夸盛世,算是再一次给遗老遗少们一个巴掌。我们怀念的那个“香港电影”,与如今的《一代宗师》们,其实没什么干系。“香港电影”这四个字,和我们的青春一起,早就死掉了。

靠金像奖来缅怀香港电影,缅怀青春,多少有些自作多情,就像金像奖的开场表演一样,看着一群僵尸怀念活泼的生命。《立春》里那位矫情的小镇文艺青年评:“你只是被自己感动了。”

成长是什么?就是挥别过去。在我看来,香港电影作为一种成长的回忆,已经完结了,早就死去了。所谓港味,或者香港电影传统,其实并不高深,无非是扎实的类型制作,敬业精神,和实践能力。而如今的港味,则是“粗口捍卫香港”,是“富二代卖电影”,正如香港新生代导演所言:“港影就是cheap文化”。

废墟里没有繁华,也没有生机,只有杂草和蛆虫。对着cheap的杂草和蛆虫,感怀死掉的香港电影和我们的青春,是一件娘炮的事。

与其娘炮,不如我们潇洒一点:港片已死,好走不送。

Tags:半辈子,港片,已死,好走,不送,作成,长的,回忆,家里,没米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